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

養生食療藥療10方集

五味子綠豆粥:
五味子10克、綠豆20克、粳米20克。熬粥隨量食用。

有護肝、止渴、消疲勞、降血壓等效用。



杞子田七茶:
杞子20-30粒、田七粉半茶匙,半杯水開水沖泡,茶盅焗5分鐘,常服,可補氣血、通血管、防止心血病、減肥、袪斑養顏、延年益壽。市面田七粉分生、熟兩種,祛斑通瘀用生粉。身體虛弱者補氣血宜用熟粉。



刺五加紅棗湯:


配方:刺五加30克、紅棗10枚、杞子15克、黃酒少許,加水一起燉補。

效用:具有抗衰老、抗疲勞(抗疲勞作用比人參還強)、抗癌,和調節神經、內分泌、心血管功能。神經衰弱、失眠、高血壓病、冠心病、腦梗塞、腦動脈硬化、更年期綜合征、血脂異常、糖尿病、風濕病、慢性支氣管炎以及腫瘤等疾患的治療中的患者,都可服用。

加減:失眠加蓮子、百合;糖尿病加人參、麥冬、茯苓;腦動脈硬化加丹參、紅花;腰椎頸椎病加葛根、薏米仁。



身體若受風寒,傷風初起:




生薑10克,去皮,切細絲,大沸水沖泡,茶杯蓋住焗5分鐘,調人適量紅糖,趁熱服下,服後臥床蓋被取微汗。治風寒感冒初起、發熱、頭痛、身痛、無汗、食慾不振和噁心等。



防治呼吸感染疾病的常用按摩穴位:



穴位名稱:

主穴:合谷、風池、大椎、迎香、魚際、曲池。

備用穴:太陽、率谷、尺澤、列缺、肺俞及脊椎兩側刺激線。



乾咳的食療方:

白蘿蔔一條、雪梨兩個、南北杏15克、適量

蘿蔔刨皮切塊,雪梨開邊去芯留皮,連南北杏、冰糖加清水燉60分鐘,服用。合乾咳熱咳的患者,奇效。



貧血



宜吃含鐵質較多及高蛋白飲食,如菠菜、黃豆、紅豆、紅棗、龍眼肉、花生仁、核桃、人參、阿膠、田七等。慎用苦寒藥,戒煙、酒等。



藥療驗方

配方:人參20克、紅棗去核30枚、田七片25克、茯苓20克、阿膠20克、蜂蜜25克。

制法:五碗水煎一碗,如是同藥渣煎三遍,濾取藥液大火合煎濃縮至約一碗,趁熱加入蜂蜜及烊化之阿膠拌勻,離火晾涼即成補血膏。可置雪櫃,每日1-2湯匙,大滾水沖服。


高血壓



甜醋木耳

配方:白背木耳30克、紅棗10枚去核、花生米20克,生薑絲10克。先把木耳、花生浸軟,加紅棗生薑以清水煲10分鐘,去水後浸泡甜醋中7天,隨量服用。



芹菜凉拌海带  

配方: 芹菜100克,海带50克。

制法: 芹菜洗净切段,海带洗净切丝,然后分别在沸水中焯一下捞起,一起倒上适量香油、醋、醬油调味,佐餐食用。



減肥藥茶

荷葉60克、山楂100克、薏苡仁10克、陳皮6克

加水15碗煎至約6碗,加少許冰糖煮融放涼,置雪櫃保存。每日飲大半豌。

適用於單純肥胖病,高血脂症以及初期高血壓。

咳嗽藥膳

咳嗽藥膳

 

(1) 杏仁粥


 [功效] 適用于外感風寒、肺胃失調所引起的咳嗽吐痰,

    氣逆喘息,大便干或咳嗽吐食等症止咳調中。


 [材料] 杏仁20克去皮尖,白米50克。


 [用法] 煮米成半熟時入杏仁,繼煮成粥即可。

    晨起作早餐,服時可加白糖調味。




(2) 冰糖鴨蛋


 [功效] 潤肺止咳。適用于小兒久咳及百日咳等。


 [材料] 冰糖50克,鴨蛋2個。


 [用法] 將冰糖溶化,倒入鴨蛋攪拌蒸熟即成,分3-5次服。


 


(3) 糖橘皮


 [功效] 宣肺止咳平喘。

    適用于小兒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氣急等。


 [材料] 鮮橘皮20克,白糖40克。


 [用法] 將鮮橘皮與白糖水同煮至濃汁即成。

    每服一湯勺,每日3-4次。

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

蓮師財神總攝成就火供護摩

茲訂於本年十一月舉辦每年一度的火供法會,名為蓮師財神總攝火供法會,是藏密傳承之秘密護摩大法,其功德之廣大,密傳佛經謂:可興盛佛教,調服三界眾生,消除所有魔障、惡業、違緣、怨敵、災難;遮止死神鬼差;有增權威改善人際關係,令部屬聽令,夫妻和合;增長財富福德智慧,消除貧窮病困之苦、增長壽元等不可思議之大功德。



此項活動極殊勝難得,現由加嘛昇既上師(譚寶能師傅)親自主持。本會薄設齋點招待眾善信。



活動隨喜贊助,功德無量。

  

日期:28-11-2010 星期日

時間:上午11:00─14:00

地點:元朗錦上路永慶路吳家村林宅 ( 可乘西鐵至錦田站步行數分鐘即到,或乘搭經三號幹線大欖隧道之各路巴士,於隧道外轉車處轉乘251號,第三個站生命堂學校處落車永慶路直入。錦上路之各路專線小巴均可直達 )



報名:請先來電報名, 報名查詢電話: 2776 6522 或E-Mail : pn68t@yahoo.com.hk

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

「三伏天灸」療法的加強版――「三九天灸」

「三伏天灸」你可能已經做過了,但是「三九天灸」你又知道嗎? 「三伏天灸」治療,簡單來說是沿自古代中醫學上一種「治未病」的預防性治療。天灸療法講究「人天相應」,在特定的節令日子,將相關藥物敷貼在與疾病相應的特定穴位上,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直達病處,藉以溫經通絡、溫陽散寒、行氣活血、驅風祛濕,調和陰陽。它的原理是利用人體氣血流注最佳時機,去提高身體細胞免疫力,有效抑制機體過敏反應,達致『冬病夏治』和『夏病冬治』的治療及保健效果。



香港有研究顯示,這種治療確實有顯著的療效。我的臨床經驗也證實不少呼吸道病患者、以及身體虛寒經常感冒者,採用天灸療法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良效。



天灸療法又可分為「三伏天灸療法」和「三九天灸療法」。前者重在補陰,而後者重在補陽。兩者相合,使機體陰陽平衡,強化人體免疫系統、達致有效抑制及治愈頑疾之效。所以說「三九天灸療法」是「三伏天灸療法」的加強版。



今年「三九」的日子分別為:



陽曆2010年12月31日(一九);

2011年1月9日(二九);

2011年1月18日(三九)。



適應症:凡有呼吸道疾病如哮喘、支氣管炎、喘息型支氣管炎、慢性支氣管炎、過敏性鼻炎、經常感冒者(包括兒童)、慢性腎炎慢性結腸炎、頸肩腰腿痛、過敏者等。對兒童反復長期咳嗽,反復呼吸道感染,平常虛弱多病而體質偏寒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。



禁忌症:急性發作期、發燒、咽喉發炎、一歲以下幼兒、孕婦、肺結核、嚴重心肺功能不足、哮喘急性發作期、重症糖尿病及皮膚貼外用藥容易過敏者等人士都不適合。



貼灸後注意事項: 天灸治療後皮膚會有發熱感,貼藥後皮膚出現紅暈屬正常現象,可外涂皮膚軟膏以減緩刺激,如貼藥時間過長引起水泡,應保護創面,避免抓破感染,搽點燙傷軟膏,偶出現皮膚過敏者,可搽抹抗過敏藥膏,並戒食魚蝦、生雞等易致敏食物。